「永恆的莎士比亞」歌劇魅影
2016年是大文豪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為紀念這位劃時代的文壇巨匠,英國文化協會於全球舉辦一系列以「永恆的莎士比亞」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創新的戲劇與舞蹈表演、電影放映會、精心挑選的藝術展覽,以及為課堂和英語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
莎士比亞賦有超凡的故事演繹能力,並善於刻劃複雜的人物性格,創作出栩栩如生的角色,對不同類型的藝術皆影響深遠。於十七世紀,一種以「歌劇」為名的新型音樂劇在意大利城市佛羅倫斯誕生,歌劇作曲家紛紛以莎翁出色的劇作以及劇中人物豐富的心路歷程與作為創作元素。從《仲夏夜之夢》到《奧賽羅》,從《王子復仇記》到《羅密歐與茱麗葉》,莎翁作品成為一眾傑出作曲家的靈感泉源,以戲劇形式融合文字與音樂,造就了無數佳作。
我們將透過一系列的講座,探討莎士比亞如何活於當下,其作品對不同地域和民眾的影響。
臨別一吻:威爾第的奧賽羅
Peter Gordon歌劇講座
合作顆伴: 香港歌劇院
日期及時間:2016年9月13日(星期二) | 晚上7至8時
地點:香港金鐘法院道3號英國文化協會3樓307-8室
講者: Peter Gordon
語言:英語
免費入場,請按此登記。
最成功把莎劇改編為歌劇的人物,大概首推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威爾第的創作生涯中對戲劇及人物的看法,均深受莎翁影響。
這位深受愛戴的意大利作曲家先後把《馬克白》、《奧賽羅》及《法斯塔夫》三齣莎翁名作改編為歌劇。《奧賽羅》雖是威爾第久休復出之作,但郤成績斐然,甚至被譽為歷來把話劇改編為歌劇的大師典範。除了劇本忠於原著,唱詞亦與原著配合得天依無縫,當中的音樂更把劇中人的情緒、心理與戲劇推至極點。歌劇《奧賽羅》既是充滿創意的藝術作品,卻又絲毫無損莎翁神韻,充分表現了澎湃的戲劇張力,感情與心理刻劃細緻入微,與原著互相輝映。
Peter將於講座分析《奧賽羅》原著與歌劇版本的異同,以及威爾第如何把莎士比亞洞悉人性堅強與脆弱的如炬目光化為懾人音符。
請按此瀏覽香港歌劇院於10月13至16日公演《奧賽羅》的詳情。
關於Peter Gordon
Peter Gordon現任「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編輯。於數年前開始與Dante Alighieri Society(推廣意大利語言文化的全球性機構,取名於該國偉大詩人但丁)合作舉辦一系列有關歌劇的講座,每年均會擔任十餘次歌劇講座講者,並不時為本地及亞太區的刊物撰寫有關歌劇和藝術的文章。